微博营销的第一招:定位和建立个人风格
浏览:242 时间:2023-8-19

定位和确立个人风格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在微博上表示:“在微博时代,个人品牌将超越机构品牌。”这个想法一经抛出,立即在微博上掀起了一股浪潮,引发了网络时代个人品牌建设的新话题。在李开复看来,个人品牌在微博上超越机构品牌有三个原因:一是个人微博比较随意,企业微博相对谨慎;第二,个人微博更现实,而企业微博大多需要公共关系部门维护;第三,个人微博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企业微博则更加功利。话虽如此,许多人可能不明白在微博上建立个人品牌和赚钱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需要解释。就个人品牌而言,我们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而是关注于塑造他的个人形象,从他拥有的粉丝数量来评估微博带来的价值。一般来说,形成个人品牌的微博通常有多种赚钱方式。从微博上,人们不仅意识到了社会参与的意义,还意识到了许多群体由于不同的需求和问题,通过表达和辩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博比博客更具爆炸性,微博中名人的明星效应和示范效应更直接、更重要,“陈瑶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被称为“个人网站教父”的蔡文胜,在微博出现后就开始在微博上学习。蔡文胜仔细研究了前200名名人和前100名草根微博,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当别人问他为什么陈瑶拥有最多的微博粉丝时,蔡文胜回答说:“陈瑶的微博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陈瑶是第一个使用微博的明星。”当时,新浪微博上的明星很少,他自然愿意推荐陈瑶的微博;第二,陈瑶微博的风格很好,既幽默又积极。大多数网民喜欢这种风格,自然会心甘情愿地成为陈瑶的粉丝。”此外,通过对微博的研究,蔡文胜还发现史玉柱的微博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独特魅力;余洪敏的微博有更多类似生活格言的句子;蔡康永的微博处处充满智慧;郑元璋的微博体现了他强大的讲故事能力;潘石屹和任志强在相互呼应中相互促进;郭德纲和余倩的微博似乎在谈论相声。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获得的,都有自己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