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否有流行病,不要把“智慧城市”当作灵丹妙药
浏览:80 时间:2024-2-26

正文|编程浪子

来源|智能相对论

COVID-19肺炎疫情开始好转,许多地方新确诊病例数为0。各界对疫情的反思和恢复开始出现。

更生动的是对智慧城市的批评。2019年全面展开的“智慧城市”似乎没有发挥我们在疫情期间想象的作用。在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防控没有优势,防疫只能依靠社区封锁和人口转移。

电子监控和人脸识别无法击败纸质通行证成为正常状态。流行时期的智慧城市是“没有智慧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也是一个虚假的空虚。与其说是“智障城市”,不如说是“智慧城市”,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智慧城市的热潮应该会放缓。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必须从每一个层次加以澄清: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智慧城市,为什么它很重要。

智能城市目前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智慧城市在这场流行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首先,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场不能落后的竞赛

作为一种数字治理工具,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中国各省尤其流行。一些研究人员预测,疫情结束后,对智能城市系列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大。

根据《2019年上半年国际数据中心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预测,到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的相关支出规模将达到1240亿美元。

中国的市场支出将达到26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实际上属于政府的“现代治理”手段。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指出,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面临着一个困境。民国以前的政府不了解国内人口、土地和人民的健康教育状况,这是治理手段的落后。

以人口数据为例,中国直到清末民初的五年前才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人口调查,许多人口普查人员错误地认为朝廷要招募人口并把他们打死。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次人口普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人口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其他数据的收集,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